当前位置: 主页 > 游戏教程

迅猛追击

  • 游戏教程
  • 2024-01-30
  • 佚名
迅猛追击

       好久不见,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迅猛追击”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熟悉,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1944年苏军是怎样解放白俄罗斯大片土地的?

2.百战经典衡宝战役

3.边境交战什么时候发生的?边境交战的结果及影响

4.深夜,陈赓正研究作战细节,短发姑娘推门:报告!后发挥大作用

5.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的过程是如何的?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的结果及评价

6.波洛茨克战役是怎样发生的?

迅猛追击

1944年苏军是怎样解放白俄罗斯大片土地的?

       1944年6月29日,苏军第4、第6集团军各兵团转入对波洛茨克的进攻,在粉碎敌人抵抗之后,开始包围波洛茨克集团两翼;7月1日,前出至波洛茨克东郊和南郊。第6集团军基本兵力和第43集团军至7月1日日终,前进到格尔马诺维奇、格沃兹多沃、多克希齐一线,各坦克兵团则突向季斯纳河。经两天激烈巷战,至7月4日凌晨,全部解放波洛茨克。方面军左翼迅猛追击退却的德军兵团,至7月4日日终前向西推进约110公里,并前出至奥普萨、科贾内、纳罗奇湖一线。7月初,苏军以平均每昼夜20~25公里的速度,在12天内推进225~280公里,解放了白俄罗斯的大片土地,法西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遭到惨败,其主力已被合围。

百战经典衡宝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志愿军的部队主要以四野部队为主。第四野战军,主要来自于东北。在解放战争中,四野参与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从哈尔滨一直打到海南,战功赫赫、威风八面。由于朝鲜距离东北较近,能够适应朝鲜的寒冷气候,因此毛主席决定让四野部队先期入朝。于是中央军委抽调四野主力第13兵团的38军、39军、40军以及留守东北的42军前期入朝。

        说到四野,自然不能绕过林彪。林彪不仅善于临阵指挥,同时也相当擅长练兵。正是他的练兵才能,使得四野部队能从几万人一直扩充到百万人。在练兵时,林彪相当善于用脑,并因此总结出二十八个战术原则。其中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三三制”,当然也包括不是那么著名的“三猛”战术。

        毕竟很多军迷都知道,林彪作战非常谨慎,精打细算,不喜欢无谋的猛冲。那么乍看来并不符合林彪风格的“三猛战术”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是“猛打”战术,即应将各种机关枪各种炮秘密的尽量接近敌人,适当的配备起来,以便统 一向主攻目标射击,并于同时猛烈开火。林彪极其反对没有章法的零碎攻击,更反对把火力到处分散使用的。

        其次是“猛冲”战术,即在主攻点上,火力猛然开始射击后,我突击部队应乘此时敌人发呆、发慌时,又拿不出主意和来不及调兵时猛烈冲锋,毅然奋进,以刺刀、手榴弹向前冲去,以刺刀刺杀敌人,不敢以刺刀刺敌的不算最勇敢的部队与战士,我军必须建立刺刀血战的威风和随手榴弹的飞 出爆炸而猛进的勇气,这就是我们所谓“猛冲”。

        最后是“猛追”战术,即对于已经冲垮和溃败的敌人,应当迅猛追击,要一直给敌人以压力。“三猛”战术,非常符合我军火力匮乏、后勤不足的特点。因此在国内战场,“三猛”战术无往不利,为四野席卷大半个中国奠定了基础。

        而到了朝鲜战场,“三猛战术”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例如在与“联合国军”的作战中,我军从不随意开火,一般都是等敌军接近50米后再一齐开火,用排山倒海的火力给敌军以压力。随后我军投掷如雨点般的手榴弹,并穿越爆炸的硝烟,在军号的指挥下,对敌军发动白刃突击。

        “联合国军”火力凶猛,早就实现了摩托化。因此对于我军的白刃突击,“联合国军”显得十分不适应。但凡事也有例外,美国人害怕白刃战,但是土耳其人却一点儿也不怕。

        土耳其与我国相隔万里,曾经一个是“西亚病夫”,一个是“东亚病夫”,并没有什么过节。然而土耳其为了讨好美国,仍派出一个旅、5000多人的部队,参与了这场不义的战争。

        这些土耳其人,主要来自于游牧区,野蛮而彪悍。从武器来说,土耳其旅并不算先进,他们所依靠的,唯有流淌在自己身体内“突厥狼血”。据志愿军老兵说,土耳其的战斗力并不弱,仅次于美军和英军。他们作战时,个个佩戴传统的土耳其弯刀,非常擅长近战搏斗。

        但是刚到朝鲜,土耳其人就闹出个大笑话。在第二次战役中,38军突破“联合国军”的西翼,打开一个大缺口。而土耳其旅临危受命,前往戛日岭,试图堵住这个缺口。

        仅仅数小时后,土耳其旅便宣称自己“大获全胜”,抓了“几百个俘虏”。美军第二师的军官们喜出望外,于是立即派遣情报官对“战俘”进行审问。谁知这些俘虏根本不懂中国话,因为他们是溃逃到戛日岭的南朝鲜军,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

        虽然这次作战非常乌龙,但是土耳其人确实敢打敢冲,是一群相当优秀的军人。甚至韩先楚到了戛日岭,都差点被土耳其人的机枪击中。然而就怕“货比货”,土耳其人再勇猛,也不是我们志愿军的对手。

        当彭德怀听说驻守戛日岭的部队是土耳其人后,竟对这个陌生的国家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解方回答:

        彭德怀听后轻蔑一笑,“靠野蛮是打不了胜仗的,看我38军扫了他们!”

        彭德怀说这话是有底气,当年马步芳的“马家军”比土耳其还彪悍,不是照样败在了他的西北野战军手上。土耳其人,算个啥?

        首先在戛日岭,志愿38军果然不负众望,其属下的114师轻易攻占了阵地。随后,114师沿着公路向前疾行,最终到达土耳其旅驻守的阳站。于是114师果断派遣342团与340团一起攻打阳站。

        在战斗中,志愿军对土耳其人的顽固印象十分深刻,竟挡住了我军的一次迅猛攻击。在此前的战斗中,美军、英军、韩军只要被我军包抄,必会撤退。然而土耳其人却显得特别,就是不退。

        随后,342团1营的曹玉海营长撤回进攻部队,对土耳其人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土耳其人固然勇猛,但是38军的战士肯定比他们更勇猛,必须发扬“三猛”战术,以迅雷之势,将土耳其人赶下来。

        随后,1营3连的战士们分成三个战术小组,以“三三制”原则,交替掩护,在短时间内攻占了三个山头。第四个山头,是土耳其旅的炮兵阵地所在,是整个阳站的枢纽之地。

        丢了三个阵地,土耳其人似乎一点不怕。他们的军官把帽子往地上一丢,厉声道:“以此为界,后退一步者杀!”果然不是孬种。

        3连指导员孙永昌见土耳其人还想困兽犹斗,于是持枪呐喊道:

        随后,孙永昌身先士卒,冒着敌人的强力弹雨杀上了山头。战士们见指导员冲锋,于是端着刺刀向土耳其人猛冲。而土耳其人也拔出弯刀,和志愿军战士打起了白刃战。

        在刀尖对刀尖的血战中,土耳其被我军的“猛冲”打得溃不成军。虽然奋力抵抗,但是土耳其还是丢盔卸甲地败下阵来。正如彭总司令所说,野蛮不能带来战争的胜利,只有勇气可以!

        在第二次战役中,土耳其旅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死伤3000多人,基本失去了战斗力。让战士们印象深刻的是土耳其俘虏的屁股后,都别着几个朝鲜式的铜碗。战士们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土耳其说这些铜碗都是金子做的。后来志愿军战士和他们解释,土耳其人就是不听。

        由此可见,土耳其人来朝鲜,为得是求财;而志愿军来朝鲜,是为了保家卫国,为了给死难的朝鲜人民复仇。而这,也是土耳其式的野蛮无法战胜志愿军的勇猛的主要原因。正所谓“仁者无敌”。

        如今我军武器装备已经今昔非比,然而“三猛战术”仍是我们人民军队的法宝。狭路相逢,只有勇者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边境交战什么时候发生的?边境交战的结果及影响

        近代爆发的战争有很多,你了解过百战经典中的衡宝战役吗?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百战经典衡宝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衡宝战役简介

        衡宝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三个兵团和第二野战军的两个兵团与白崇禧集团在衡阳市、宝庆地区进行的一次运动战,双方投入兵力达百万之众,战役进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年10月1日前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各地中共组织与游击武装的积极支持与密切配合下,发动了衡宝战役,歼灭了白崇禧集团的主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消灭了衡阳市境内的国民党反动武装和反动政权,解放了衡阳全境。

        衡宝战役背景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南地区,华中军政长官公署长官、华中“剿匪”总司令白崇禧将华中军政长官公署、总司令部由武汉南迁衡阳。

        1949年10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主力及第二野战军一部在湘南对国民党军进行的山地进攻战。

        1949年9月,人民解放军挺进湘中、赣南后,国民党军华中军政长官公署白崇禧集团所辖5个兵团11个军20万人,撤至湘南衡阳、宝庆(今邵阳)公路两侧和粤汉铁路衡山至乐昌段一线,重新布置防御,构成一条东起粤北与华南军政长官公署余汉谋集团相衔接,西至湘西与川湘鄂边绥靖公署宋希濂集团相呼应的半弧形湘粤联合防线,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向华南进军,并准备在战况不利时退至广西或云南、贵州。

        为迅速解放华南,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第一 政治 委员罗荣桓、第二政治委员邓子恢,遵照中国***中央革命 军事 委员会关于对白崇禧集团取远距离迂回包围,插至敌后,然后回打的方针,指挥第12兵团、第13兵团、第15兵团、第4兵团分三路向华南进军。西路:以第13兵团2个军由常德取道沅陵,攻占芷江,而后进军桂西,完成右翼战略迂回任务,切断白崇禧部退往云、贵的道路,另以一个军在湘西钳制宋希濂部。东路:以第15、第4兵团5个军直取广东,尔后第4兵团向桂南挺进,成为围歼白崇禧集团的南路军,完成左翼战略迂回任务,切断白崇禧的海上逃路。中路:以第12兵团6个军向衡宝地区实施正面攻击,牵制白崇禧部主力,力求歼其一部,迫其向桂林撤退,尔后以3个军尾其向广西追击,会同西、南两路军围歼白崇禧集团于广西境内。

        1949年9月13日,人民解放军西路军主力自湘中常德、桃源地区向芷江挺进,10月2日攻占湘西要地芷江,从右翼突破了国民党军湘粤防线,切断白崇禧集团西逃贵州的道路。与此同时,东路军向粤北进军,中路军向衡宝地区攻击前进。白崇禧发现解放军南下后,急忙由耒阳、乐昌等地调兵加强衡宝沿线,企图迟滞解放军南进。据此,林彪、邓子恢判断白崇禧有决战企图,遂令中路军停止前进,同时令西路军由芷江东进至宝庚、祁阳地区。10月5日晚,中路军主力停止于衡宝线以北。但其第45军第135师因在前进中未接到 命令 ,已进至衡宝公路以南,楔入白崇禧部纵深。6日,白崇禧发现解放军第135师攻占其侧后要点灵宫殿后,集中数个师向第135师猛烈攻击,该师在极困难情况下,激战竟日,终将敌人击退。当日,西路军进逼宝庆,东路军威胁韶关,白崇禧感到形势对其十分不利,遂于午夜下令所部向广西方面撤退。

        7日凌晨,林彪、邓子恢发现敌已全线收缩,立即命令第135师在灵官殿顽强阻击白崇禧部,令中路军发起追击,至9日,中路军将白崇禧部第7军2个师及第48军2个师合围于祁阳以北地区。10日,解放军集中第40军、第41军、第45、第49军等4个军,从东、北、西三面向被围之第7军等部发起总攻,激战至11日,将其大部歼灭,并乘胜解放了衡阳、祁阳、耒阳等湘南广大地区。与此同时,西路军攻占武冈,随后又与中路军一部在石下江地区歼灭逃跑之白崇禧部第62师。留在湘西的第47军解放了大庸、桑植等地。此时,白崇禧大部已逃入桂境,中路军随即于祁阳地区停止前进,衡宝战役遂告结束。

        衡宝战役经过

        牵制敌军

        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主力和第二野战军一部挺进到江西省南部和湖南省东北部地区。由湖北省南撤的国民党军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集团被迫调整部署,将其主力5个兵团11个军31个师共20万余人退据以衡阳、宝庆(今邵阳)为中心的湘南地区,与华南军政长官余汉谋集团组织“湘粤联合防线”,企图在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宋希濂集团呼应下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战况不利时再退向广西、海南岛或贵州、云南或逃往国外。其部署是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及第3、第10、第11兵团部位于衡阳;第46军位于广东省乐昌;第97军位于郴县、汝城;第48军和第7军分别位于耒阳、泉溪;第58军位于衡山;第103军位于湘乡西南永丰(今双峰);第71军位于宝庆东北界岭、青树坪一线;第1兵团部及第14军位于宝庆及其以北新化、桃花坪地区;第17兵团部及第100军位于芷江、安江(今黔阳)地区。此外,第10兵团第126、第56军分别位于零陵(今永州)以东白果市和广西省桂林;宋希濂集团第122军位于大庸(今张家界)、桑植地区,牵制人民解放军从湘西进军。

        迂回作战

        为歼灭白崇禧集团,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遵照毛泽东关于对白崇禧集团取大迂回动作,插至敌后,先完成包围,然后再回打的方针和部署,统一指挥第四野战军第12、第13、第15兵团和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分成中、西、东三路进军华南,同时发起衡宝战役和广东战役。参加衡宝战役的中、西两路军共约40万人。中路军以第12兵团部指挥第40、第41、第45军组成,自长沙地区、株洲镇南下,向衡宝地区白崇禧集团主力正面攻击,求歼其一部,尔后进军广西,配合东路军、西路军围歼白崇禧集团。留置湘东的第12兵团第46军、第13兵团第49军及暂归第12兵团指挥的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第18军配合中路军作战。西路军以第13兵团部指挥第38、第39军组成,由常德取道沅陵攻取芷江,尔后沿湘黔桂边进军桂西,切断白崇禧集团西逃云、贵的道路,完成右翼战略迂回任务。另以第13兵团第47军和湖北军区独立师留置湘西北永顺、大庸以南地区,牵制宋希濂集团,保障第四野战军南进部队的翼侧安全,并掩护第二野战军主力西进四川前的集结。此外,以经湘准备入川的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部指挥第16、第17军集结于常德、邵阳一线为预备队,随时准备协同中路军作战。同时,以第4、第15兵团和两广纵队组成东路军,发起广东战役,歼灭余汉谋集团,封闭白崇禧集团的海上退路,并由第4兵团插向广东西部、广西南部,完成左翼战略迂回任务。

        9月13日起,西路军第13兵团主力沿常德至芷江公路南进,至同年10月5日解放沅陵、泸溪、溆浦、辰溪、怀化、芷江、黔阳、会同等地,歼国民党军第103军一部,其第17兵团部与第100军主力从芷江南逃。至此,人民解放军从右翼突破国民党军“湘粤联合防线”,切断了白崇禧集团主力退往云、贵的道路。

        胜利结束

        中路军第12兵团于9月中、下旬先后西渡湘江,集结于衡宝以北娄底至湘乡一线。配合中路军作战的第46军和第18军亦展开于安仁地区,牵制衡阳地区之国民党军。同年10月2日,中路军以主力分路向青树坪、永丰、白果市等地展开正面攻击,突破守军第1线阵地,守军第71军后撤。第12兵团遂派部队向敌后穿插,防其主力南逃。3~4日,白崇禧发觉人民解放军主力南下,急从乐昌、耒阳、郴县等地调第46、第48、第97军等部北上加强衡宝防线,企图会同原在该线的第7军及第1兵团迟滞人民解放军南进。第四野战军***判断,白崇禧集中主力似有在衡宝一线反击的企图,遂于5日令已进至衡宝线以北的中路军主力在现地停止待命;令西路军停止南进,由黔阳、芷江折向宝庆、祁阳之间地区;令第46、第18军西进耒阳、常宁;令预备队第16、第17军向衡阳以北渣江地区机动。准备在衡宝地区迎战白崇禧集团主力反击。

        5日晚,中路军主力停止于衡宝线以北待命;而第45军第135师在急行军中未接到停止前进的命令,已楔入宝庆东南灵官殿地区白崇禧集团防御纵深,对其侧后造成严重威胁。6日,白崇禧集中5个师向第135师猛烈进攻。该师在极困难情况下激战数日,将敌击退。此时,东、西两路军已分别逼近曲江(今韶关)、靖县,威胁广州、桂林。白崇禧发现人民解放军突破其“湘粤联合防线”左右两翼,并已楔入腹心,即于6日午夜令所属主力向广西方向撤退,改守湘南新宁、零陵、新田、嘉禾一线。在衡宝地区仅留第14军第10、第62师等部于桃花坪、宝庆间警戒,掩护主力撤退。7日晨,第四野战军发现白崇禧集团已全线收缩,即令第135师在灵官殿地区坚决进行阻击;令中路军疾速追击,第41军向新宁方向追击第71军,第45军向武冈方向追击第7、第48军,第40军分别向洪桥、白地市方向追击。另以第49军第146师向水东江追击,第145师向水东江以西追击;令西路军迅速占领武冈、洞口一线,堵击退却的白崇禧集团第71、第14军;令第46军主力向衡阳、耒阳前进,第18军加速向零陵方向发展,第5兵团主力向衡阳、宝庆之间地区疾进。楔入灵官殿地区的第135师,连日英勇抗击数倍于己之国民党军的多次攻击,有力地扼阻了第7军等部的撤退。8日,中路军各部向白崇禧集团压缩攻击。第46军占领耒阳和衡阳,第49军占领新化。9日,将白崇禧集团第7军军部及其所属第171、第172师和归其临时指挥的第48军第138、第176师等4个精锐师合围于祁阳以北白地市、黄土铺地区。10日,集中第46、第41、第45、第49军从东、北、西三面展开向心攻击,激战至11日上午,将其4个精锐师基本歼灭(仅第138师师部率1个团逃跑),解放新宁、宝庆、隆回等湘南广大地区。西路军于10日攻占武冈,13日在石下江地区围歼由宝庆西逃的白崇禧集团第14军第62师。留在湘西北的第四野战军第47军等部,于14日发起湘西战役,进攻宋希濂集团第122军,16日俘其军长张绍勋以下5100余人,解放大庸、桑植两县,使湘西全部解放。此时,白崇禧集团大部已逃至广西。中路军于祁阳地区停止前进,战役结束。

        战役意义

        这一战役,共围歼白崇禧精锐主力第七军和第四十八军大部,与此同时,西路军主力在右下江歼灭敌六十二师。桂军此次虽然逃脱了全军覆灭的厄运,但桂军精锐共四个师全被“包了饺子”,白崇禧挨了林彪一记闷棍。

        主要战场

        位于黄土铺、石亭子、马杜桥、白地市、官家嘴等乡镇方圆数百平方公里范围内。此役系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之最大一次战役。

        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四野和二野一部,兵分邵阳、衡阳方向向溃逃广西的白崇禧部队进行追歼

        10月初,人民解放军与白崇禧桂系部队在我县黄土铺、马杜桥、白地市等地遭遇,衡宝战役打响。敌我双方展开后,在祁东境内的三个昼夜激烈战斗中,在黄土铺、张飞岭、土地堂、鹿门前、桃子园、老屋塘、严家庙、松山岭、腊冲山、玉峰山、茅草岭、七星岭、井冲山、秋塘坪、寿岺冲、炳溪冲、珍珠塘、廖家岭等地发生大小战斗20来次,其中最为惨烈的要数鹿门前、桃子园、土地堂、黄土铺和七星岭、玉峰山一带的战斗。

        衡宝战役结果

        此战,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白崇禧集团47490人,其中俘敌38290人,毙伤7010人,投诚2190人,解放了湘南、湘西大部地区。衡宝战役,我军虽一度受白崇禧以进为退的临时部署所迷惑,延误了追击时间,但由于第135师在敌纵深奋勇抗击,有效地迟滞了敌人的撤退行动,又由于我军发现敌人撤退时,当机立断,立即迅猛追击,因而最后仍然消灭了白崇禧的精锐部队近4个师,沉重地打击了白崇禧集团,为尔后进军广西全歼桂系主力,以及第二野战军经湘西进军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

深夜,陈赓正研究作战细节,短发姑娘推门:报告!后发挥大作用

        边境交战是1914年8月21-25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与英法联军在法国东北部发生的战争。

        背景

        德国战争计划规定,德军进攻军队经过比利时和巴黎西部地区对法军主力实施迂回,以达成围歼法军主力的目的。德军的主要集团(第1、第2、第3、第4、第5集团军,共22个步兵军和后备军,7个骑兵师)根据这一计划,沿比利时领土推进,8月21目前出到布鲁塞尔和隆维地区。德军统帅部(最高统帅德皇威廉二世)要求按既定的战争计划继续进攻。英法联军的主力(法第3、第4、第5集团军,英远征军,共22个半军,7个半骑兵师)在盟国最高统帅部修改了作战计划之后,于8月21目前推进到埃坦、蒙梅迪、梅济耶尔、迪南、那墓尔、沙勒罗瓦、朗德勒西一线。依照法军总司令霞飞将军的命令,英法联军按离心方向转入进攻。第3集团军向隆维、阿尔隆方向,第4集团军向讷夫沙托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任务是歼灭德军第4、第5集团军。向北进攻的法国第5集团军和在蒙斯、苏瓦尼方向作战的英军应牵制敌北方集团(德国第1、第2、第3集团军),并保障从北面实施的主要突击。法国第1、第2集团军的任务是在梅斯以南作战,牵制大概威胁法第3、第4集团军翼侧的德军。

        过程

       

        双方力图通过进攻完成任务,这就导致在阿登地区和桑布林河与马斯河之间地区的大规模的遭遇交战(沙勒罗瓦交战)。8月22-25日阿登交战过程中,法国第3、第4集团军被德国第5、第4集团军击败,被迫向凡尔登和马斯河退却。8月21-25日沙勒罗瓦交战中,德军第2集团军强渡桑布林河并先于法国第5集团军展开,并将其击退至出发地位。德军第3集团军从东面逼近马斯河,对法国第5集团军构成了合围的威胁,迫使它于8月25目前撤退到菲利普维尔以南地区。8月23-24日德军第1集团军在蒙斯地区把英国远征军击退到勒卡托、康布雷一线。右翼法军两个集团军(第1、第2集团军)企图从8月14日起在洛林地区发起进攻。8月17-19日,他们到达萨尔布林(萨尔堡)、韦尔加维尔、欧龙地区,于8月20日同转入进攻的德军第6、第7集团军遭遇,8月27日被击退至默尔特河。

        评价

        在宽230余公里的正面展开边境交战的结果,使德国掌握了法德战场上的战略主动权。英法联军在凡尔登以北全线失利,被迫南撤。但是德军最高统帅部过高预计既得战果,错误地以为法军已被击溃。鉴于德军第8集团军在东普鲁士与俄军作战(参见东普鲁士战役)中遭到严重失败,德军统帅部于8月26日开始从西线的右翼抽调2个军和1个骑兵师派往东普鲁士,从而削弱了德军在法国主要进攻方向上的突击集团。这时,联军统帅部先后重新部署了撤到埃纳河和马恩河的各集团军,大大加强左翼,从而为联 *** 入反攻并取得马恩河战役胜利创造了条件。 交战中双方在军队指挥,组织警戒、侦察和通讯联络等方面都犯了严重错误。由于这些错误,结果在崎岖不平的阿登地区双方突然遭遇,一些部队擅自放弃阵地,暴露了友邻翼侧,使友邻被迫撤退。法军后卫作战成功:保障了部队撤退,并巧妙进行防御战斗。德军进攻时同样缺乏必要的侦察,因此有时迟疑不决,也末组织对法军的迅猛追击。

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的过程是如何的?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的结果及评价

        榆辽战役是陈锡联指挥的左集团首先打响的。1940年9月23日夜里11点,一举占领小岭底、管头、铺上等五个据点后,辽县日军倾巢西援,被我部预伏在狼牙山击退歼敌三百余。三八五旅向辽县迅猛追击时,和顺、武乡鬼子向管头方向增援,总部发现辽县成了一座空城,无攻击目标,而增援鬼子数量倍增,一下子猛增到8000兵力,便果断命令左集团向红崖头转移。

        陈赓指挥的右集团向榆社城进攻。榆社是日军转运粮弹的重要枢纽,也是通向武乡、辽县、榆次的必经之地。日军独立混成第四旅团片山旅团长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派板津大队滕本中队死守榆社。

        陈赓带着右集团六七二团、十六团和决死一纵队的二十五团、二十八团,到离榆社城10里外的一个村庄隐蔽着。他把部队安置好后,带着司令部几个参谋来到离榆次3里路的小高地上观察。

        此时,蓝天如海似镜,纤尘不染。陈赓拿着望远镜看了足足10分钟后,久久无语,心情异常沉重,据事先侦察报告,榆社敌人工事相当坚固。滕本毕业于日本工兵学校,有修筑工事的才能。他以榆社中学及文庙为核心,构筑大小碉堡8座。8座碉堡成口字形,相互连结,并配山炮两门、掷弹筒4个、重机枪两挺、轻机枪6挺,准备了足够使用一年的弹药、枪械和粮秣。

        陈赓举着望远镜远远望去,8座碉堡离地面高达20米,那圆滑的钢筋水泥碉堡,一是攀登困难,二是炸药包没法挂。更棘手的是,滕本在北面和西面的两个碉堡上设了监视台。站在监视台上,不要说来个人,就是跑来一只猫、只兔子,都看得一清二楚。四个城门外面是一片开阔地,给部队攻击带来很大困难。

        陈赓考虑着,城内驻守二百五十余名日军,60余名伪军,总计敌人约三百余人,凭我的4个主力团,如果打伏击战对付这股敌人,简直是易如反掌。但这不是一场伏击战,而是一场艰苦的攻坚战。再加滕本精心设计修筑的碉堡工事,给攻坚增添了巨大的难度,要想夺取这场战斗的胜利,谈何容易?此时此刻,陈赓的心里犹如压了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得他喘不过气米,面对一片灰蒙蒙的榆社城,不知从哪里下手。

        陈赓的脸上愁云密布。他想,榆社难道就是无缝的天衣?年轻气盛的陈赓实在不甘心,他想起了宋江三打祝家庄。宋江能靠着长矛大刀,攻下了地势险要的机家庄,我就不信啃不动这个硬核桃。想着想着,他不服气地昂起头,脸上的愁云如风吹般散去。

        陈赓又带着参谋们转到城东方向,经一番仔细观察,发现离城墙20米处,有一片长方形的小树林。他认真一琢磨,犹如发现了新大陆,高兴地一拍脑门,差一点跳起来。对,就利用这小树林,作为攻击部队的出发地点。这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陈赓心里的一块石头放下了。返回的路上,他边走边想,半小时后回到住地,作战预案也有了腹稿。

        吃过晚饭,他把各团领导召集到指挥所里,将作战方案讨论后,就给大家布置任务:二十八团、二十五团担任攻占王景、沿华据点任务;七七二团和十六团担任主攻榆社。具体分工是,七七二团一个营配山炮一门,攻击榆社东门城楼碉堡;一个营攻击城南一个岗楼;一个营为预备队,配置在河南街、高家沟、廉家庄一线,并抽出一个连在敌退路上设伏。十六团一个营配机关炮一门,攻击城西北角,另两个营为预备队,位于茅崖底以西地区,并以一个连东出,防止敌人东逃。

        作战会结束,已是深夜,大家都进入梦乡了,陈赓和参谋长周希汉却还端着小油灯边看地图边研究每一个细节。

        突然,一声清脆响亮的"报告"声,打断了他俩的交谈。随之,一个齐耳短发姑娘轻盈地推门进来。他们好生奇怪,夜半三更,怎么跑来个姑娘。

        王久香,榆社地方武装独立营营长。一年前,陈赓带着部队转战到这里,在王久香协助下,出击祁县、太谷、榆次,打了不少胜仗。离开这里时,陈赓还给王久香留下两个排长当助手。陈赓一听是王久香来了,急忙迎上前,握着她的手说:"我们是老战友了,怎么会不认识。"

        "陈旅长,别客气,有什么指示,我尽力办。"王久香听说能为打滕本出力,高兴得直点头,明亮秀丽的眼睛望着陈赓。

        陈赓说:"请你们今晚再打一次榆社怎么样?

        王久香以为陈赓说笑话,撅着嘴说:"陈旅长,你别拿我们小游击队开玩笑了,我刚才告诉你,我们打了几次都动不了膝本一根毫毛,哪里还敢有这个奢望?我们一是打不下,二是不能干扰你们的计划....."

        陈赓点头笑笑,并抬起手腕看看手表,已经是12点多了。就对王久香说:"你立即回去组织一下,尽早发起攻势"。"是!"干久香端端正正地敬了个礼,转眼消失在门外。

        这天晚上,王久香带着独立营,在榆社四周闹了一夜,鬼子被折腾得一夜没合眼。

        9月23日夜深人静之时,天地间一片漆黑,七七二团、十六团迈着轻盈的步子,悄悄地向榆社挺进。当接近县城时,惊起了阵阵犬吠。

        城楼上几个值班的伪军,打着哈欠笑个不停,一个说:"又是小丫头王久香的独立营吧,几根破枪也想攻城?真是白日做梦!别在这儿瞎折腾啦,快回家上炕睡觉去吧!"

        战士们悄悄地前进,都捂着嘴,暗自发笑,有的忍不住还笑出了声。

        陈赓带着司令部来到河南街开设指挥所,不到一小时,部队进入了攻击阵地。鸡唱三遍后,明星坠落,晨曦东升。突然几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犹如红色的灯笼高高挂在天空,显得那么鲜丽夺目。刹那间,山炮、机关炮雷鸣般朝碉堡轰击,日伪军这才如梦初醒,大吃一惊。

        这天夜里11点,他们又兵分三路,一路攻击文庙,两路攻击榆社中学。打了两小时,因敌人施放毒气,陈赓和许多战士中毒负伤。

        当他从昏迷中醒过来时,听说十六团有三个连队几乎拼光了,命令暂停攻击。

        此时,陈赓心急如焚,脑袋如炸裂般阵阵作痛,怎么办?怎么办?他抱着头,苦苦地思索着。他绞尽了脑汁,可是,仍找不出一个良策。难道烈士的鲜血就白流了吗?不,决不能!一定要向滕本讨还血债,一定要为当地百姓除去这一祸害!

        天一亮,他来到阵地前沿察看,发现问题还是出在敌人碉堡前的20米开阔地上。这里经两天的激战,已血流成河,不少战士都牺牲在这里,黄黄的尘土染成暗红色。他一边琢磨,一边下意识地用脚尖踢着地下的泥块,渐渐地踢了个凹坑。突然,他两眼紧紧地盯着地上的四坑,受到了启发,他双眼一亮,高兴地一拍双手说:"啊哎,为什么早没想到用这个办法!"

        说干就干!战士们立即利用各种工具,开始了挖坑道作业。25日下午2时,坑道全部挖好,并埋好了炸药。3点正,几声巨响,几个碉堡都被炸出了大缺口,战士们乘漫天的烟雾,一拥而上,抓到39个俘虏。

        陈赓在俘虏中左寻右找,就是找不到滕本。陈赓审问俘虏时,一个俘虏朝地下一个口袋歪歪嘴,陈赓的警卫员捡起口袋,打开一看,吓得手一松,口袋丢在地上,一个人头滚了出来。原来,滕本见末日已到,剖腹自杀了,残敌为效忠他,割下他的头颅,企图带着突围出去。

        榆社终于被攻下来了,陈赓的脸上这才露出了一丝笑容。与此同时,决死队一纵的二十八团、二十五团也攻下了王景、沿华小据点。

        这天吃晚饭时,陈赓刚端起碗,机要员送来总部急电,电文说:"左集团三八五旅进攻辽县战斗正在进行,和顺、武乡之敌分别向辽县管头增援,总部命令陈赓部队转向红崖头设伏,阻击由武乡支援之敌。"

        陈赓看罢电文,草草扒了几口饭,便集合部队向目标奔去。俗话说,无巧不成书。三八六旅刚到关地场,就与武乡开来的800个援敌遭遇上了。双方顿时各自抢占有利地形,就在双方火力相交之时,8架敌机轰鸣着,超低空飞来,一阵下蛋似的向三八六旅阵地丢下数十枚炸弹,这些重磅炸弹顿时将战士们震昏,有的耳鼻出血,许多战士倒在血泊之中。陈赓见状,急得不顾一切地喊道:"同志们,快冲向敌群,向敌人靠近!"

        战士们立即明白了陈赓的用意,连续向敌人冲击。敌机见八路军和自己人距离近,怕丢炸弹伤了自己人,只好在空中盘旋一阵后,悻悻地飞走了。

        陈赓指挥部队连续冲锋十余次,都未打退敌人。他掐指算了算,十几天的战斗,伤亡极大,仅七七二团、十六团就伤亡一千六百余人。面对巨大的损失,陈赓潸然泪下,他觉得这种拼消耗的打法,如继续打下去,不要几天将会全部拼光。想到这里,他毅然拿起电话,向刘师长反映自己的意见。

        半小时后,刘师长回电话说:"已请示总部,彭总说军人必须执行命令,否则不论职务高低,都以军法制裁!"

        陈赓无法,只好服从。就这样,三八六旅又坚持了两天,结果是我方兵力越来越少,援敌越来越多,一下子增加到两千余人。三八六旅的伤亡不断增加,陈赓无奈,频频向刘伯承告急,经刘伯承再三请求,总部才同意撤出战斗。榆辽战役结束,百团大战第二阶段结束。

波洛茨克战役是怎样发生的?

        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军于1945年1月12日~2月3日在维斯瓦河-奥得河的作战行动。这壹次战役最终以苏联的胜利告终,为二战的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战争过程

        各方面军在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中的行动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月12-17日),苏军突破德军防御,粉碎当面集团基本兵力,为向纵深发展进攻创造条件,第二阶段(1月18日-2月3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和乌克兰第4方面军配合下,迅猛追击敌人,击溃德军战役预备队,攻占西里西亚工业区,在奥得河西岸夺取一些登陆场。依照大本营计划,各方面军原定于1月20日转入进攻。但后来苏军最高统帅部考虑到盟军在西线(参见阿登战役)的处境,根据盟国的请求,指示各方面军司令加快战役准备,于1月12-15日转入进攻。1月12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突击集团从桑多梅日登陆场发起进攻,战役就此开始。两天后,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从马格努谢夫登陆场和普瓦维登陆场发起进攻。到进攻第二日日终前,各方面军的突击集团已前进25-40公里,击溃了德军进入交战的战役预备队。自1月14-15日起,德军野战第9、第17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团军各受挫兵团开始退却。到1月17日日终前,"A"集团军群主力已被击溃。德军防御在500公里正面上被突破,突破纵深达100-150公里。1月17日,波兰首都华沙获得解放。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赋予两个方面军的当前任务,即战役第10-12天前出到日赫林、罗兹、拉多姆斯科、琴斯托霍瓦、梅胡夫一线(纵深120-180公里),在5-6天内就完成了。坦克集团军、坦克军、机械化军对完成此任务起了决定性作用,其进攻速度每昼夜达30-45公里,脱离合成集团军行动的距离分别为45-100公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30-35公里(乌克兰第1方面军)。德军统帅部开始从其预备队、西线以及苏德战场其他地段仓促抽调补充兵力,企图不惜任何代价阻止苏军向柏林方向进攻。但是,德军恢复被突破正面的企图没有得逞。1月25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各集团军强渡瓦尔塔河,突破了波兹南防御地区,在波兹南合围守敌6万,并于1月26目前出到克罗伊茨、温鲁施塔特一线。1月22-23日,在布雷斯劳方向进攻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进抵克本到奥珀伦之间一段奥得河,并在非常多地段从行进间强渡了该河。方面军左翼各集团军于1月19日解放克拉科夫之后,开始了夺取西里西亚工业区的战斗。为了尽快粉碎德军抵抗,苏军统帅部以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和近卫骑兵第1军实施了包围机动。苏军构成了合围的威胁,迫使德军退却。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进至上述地区之后,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赋予的任务已告完成,但进攻还在继续。在1月26日-2月3日期间,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突破了德军工事,进抵奥得河,在西岸屈斯特林地域夺取了几个登陆场。乌克兰第1方面军此前已解放西里西亚工业区,巩固了在奥得河西岸布雷斯劳、奥珀伦以南地域夺取的各登陆场。2月3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进抵奥得河并在其左岸夺取一些登陆场,从而结束了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德军此时则在奥得河沿岸地区固守。同时,德军"维斯瓦"集团军群正在波美拉尼亚准备对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右翼实施反突击。为了打破德军这一企图,苏军统帅部实施了东波美拉尼亚战役。

       

        战争点评

        歼敌战果

        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就其规模和军事、政治结果而论,乃是苏德战争中大规模战略性战役之一。苏军粉碎了盘踞波兰的德军,强渡了奥得河,在西岸夺取了一些登陆场。军事行动已转移到德国腹地,苏军已进至距其首都柏林60公里的地区。战役中,德军25个师被击溃,35个师遭全歼。据苏军统计,此次战役中,俘德军官兵43000人,歼敌15万余人,在缴获的战利品中,计有5000多门大炮和追击炮,300多辆坦克,200多架飞机,以及大量的其他装备和技术兵器。

        解放波兰

        苏军解放了波兰大片领土,其中包括首都华沙。波军第1集团军与苏军一起参加了解放自个祖国的战斗行动。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是完成军事援助英美盟军的军事政治任务的重要一环。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显示了苏军首长和司令部在实施大规模进攻战役时日益高超的艺术。苏军统帅部在主要突击方向构成的兵力兵器优势,使苏军有大概同时实施一系列猛烈突击,以便在数个地段上摧破敌军防御,迅速将强有力的快速军队投入突破口,毫不停顿地追击退却之敌,不让其在中间地区建立防御和有组织地使用战役预备队。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开始在数个相距甚远、总宽73公里的地段实施突破之后,于战役第3-4日将进攻正面加宽到500公里,到战役结束前加宽到1000公里。战役纵深达600公里。平均每昼夜进攻速度为25公里。有几天,步兵兵团的进攻速度每昼夜为45公里,坦克兵团和机械化兵团达70公里。这样高的进攻速度在卫国战争中尚属首次。在各方面军主要突击方向上高度集中兵力兵器,是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的明显特点之一。这些方向集中了75%以上的诸兵种合成军团和兵团,约90%的坦克军团和兵团及机械化军团和兵团,75%(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90%(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炮兵。在战役中表现了实施大军团机动的高超艺术,这种机动的目的是迂回、包围和粉碎敌军孤立集团。雷巴尔科的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前出到敌军西里西亚集团后方,列柳申科的坦克第4集团军的机动,是这种机动的富于教益的范例。在战役一开始,由于坦克第4集团军前出至凯尔采以西地域,从而保障了戈尔多夫和普霍夫的部队迅速攻占该市,消灭整个德军凯尔采一拉多姆集团。不仅坦克兵团,而且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实施广泛机动,也是此次战役的一个鲜明特点。当时,部队不以绵亘的正面,而以断裂的正面大胆向前推进,已成常规。苏军在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中的机动行动,使其有大概合围波兹南、施奈德米尔等城市的德军重兵集团,粉碎德军退却兵团和预备队。所有这一切使德军无法恢复绵亘的防御正面,而便于苏军迅猛推进。在突破德军战术防御之后,装备4500余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庞大的装甲坦克和机械化兵兵团和战役军团,成了两个方面军进攻的主导力量。

        快速军队进入交战的条件是多种多样的。各独立坦克军系在进攻第一天进入交战,参加突破主要防御地带,从而保证了高速突破防御的战术地幅(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突破速度为每昼夜8-20公里,乌克兰第1方面军为每昼夜10-15公里)。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坦克集团军(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坦克第4集团军)于战役第一天在主要防御地带第三阵地前进入交战,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坦克集团军(近卫坦克第1、第2集团军)则在战役第2-3天,即德军防御的战术地幅被完全突破后进入交战。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所属空军第16集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所属空军第2集团军,对进攻的陆军提供了巨大支援。他们在复杂的天气条件下出动约5.4万架次,共进行214次空战,击落敌机200余架。国土防空军第5、第10军负责遂行两个方面军的交通线和重要目标的防空任务。领率机关在突破防御和追击敌人时成纵深梯次配置。这壹次战役值得注意的另一点是,在河流几乎没有结冰、少雪、温暖的冬季条件下,迅速强渡大的水障碍。应当说,苏军部队较好地掌握了基本的战役要求--以宽大正面前出至河边,并在德军沿河岸占领防御阵地之前,从行进间强渡这些河流。往往,这都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正如前西德军事历史学家、前德国法西斯军队将军梅伦廷后来写道:"俄国人的进攻以前所未有的威力和速度发展着。非常清楚,他们的最高统帅部,完全掌握了组织大量机械化集团军进攻的技术。1945年头几个月在维斯瓦河和奥得河之间发生的一切是难以描述的。欧洲自罗马帝国灭亡后,还没有过任何类似的情况。"由于英勇善战,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所属481个兵团和部队被授予荣誉称号,约1200个兵团和部队被授予勋章。

《南京南京》拍得很可怕,当时每个日本人都没人性吗?怎么会这样?

       波洛茨克战役指苏联卫国战争中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于1944年6月29日至7月4日进行的进攻战役;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白俄罗斯战役的组成部分。战役目的是粉碎敌军波洛茨克集团,解放波洛茨克市。

       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会同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于6月28日完成维捷布斯克一奥尔沙战役之后,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赋予的任务,未经战役间歇就开始实施波洛茨克战役。

       该方面军辖突击第4集团军、近卫第6集团军、第43集团军和空军第3集团军。其当面之敌为“北方”集团军群第16集团军各兵团和“中央”集团军群坦克第3集团军一部兵力。法西斯德军统帅部力图扼守波洛茨克,将它变成了坚固防御枢纽,并在该市接近地集中了一个辖6个步兵师的强大军队集团。战役企图规定,以从东北和南面滑向心方向实施的突击,围歼敌军波洛茨克集团。

       在战役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突击第4集团军,该集团军以其左翼向科特利亚内、波兹德尼亚基、多赫纳里总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以便从西北迂回波洛茨克。近卫第6集团军右翼各兵团从西南迁回波洛茨克,其基本兵力则会同第43集团军向格卢博科耶、希文恰内方向实施进攻。空军第3集团军对进攻军队实施航空火力支援和航空兵掩护。在战役准备时节,军队隐蔽变更了部署并在选定的突击地段建立了兵力优势。旨在保持军队高昂进攻锐气的政治工作起了巨大作用。指挥员和政治工作人员向全体人员广泛讲解了波洛茨克战役对粉碎白俄罗斯的法西斯德军的重要性。

       6月29日,突击第4集团军和近卫第6集团军各兵团转入对波洛茨克的进攻,在粉碎敌人抵抗之后,开始包围其波洛茨克集团翼侧。7月1日,他们前出至波洛茨克东郊和南郊。近卫第6集团军基本兵力和第43集团军于1日日终前出至格尔马诺维奇、格沃兹多沃、多克希齐一线,各坦克兵团则突向季斯纳河。

       经两天的激烈巷战,至4日晨前,波洛茨克完全从敌人手中解放出来。方面军左翼军队迅猛追击退却的法西斯德军兵团,于4日日终前向西推进约110公里并前出至奥普萨、科贾内、纳罗奇湖一线。

       波洛茨克战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苏军攻占了敌军波洛茨克防御枢纽。便获得了沿西德维纳河两岸向德文斯克总方向实施进攻的可能。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在波洛茨克和希文恰内两方向的胜利前进,从北面可靠地保障了苏军主要战略集团在白俄罗斯的进攻。

隆美尔介绍一下

       日本人里肯定也有一部分反战人士,只不过很少,大环境下,日本希望用战争来走出经济危机,刻意煽动军国主义,于是,一大堆日本的愤青产生了。

       1937年8月至11月,中国军队在上海与日本上海派遣军已经进行了近三个月惨烈而胶着的战争。战事在日本

       南京保卫战示意图

       第10军从杭州湾登陆之后急转直下,侧后被袭的中国守军全线撤退。在日军的迅猛追击下,中国军队的撤退极为混乱。中国统帅部此时深感事态严重,在17日和18日三次开会讨论南京防御的问题。会议上多数将领认为部队亟需休整,而南京在军事上无法防御,建议仅仅作象征性的抵抗,只有唐生智以南京是国家首都、孙中山陵寝所在,以及国际观瞻和掩护部队后撤等理由,主张固守南京。中国最高统帅蒋介石期望保卫首都的作战对纳粹德国的外交调停有利,并且以为能够等到苏联的军事介入。出于内政和外交上的考虑,蒋介石最终采纳了唐生智的建议,决定“短期固守”南京1至2个月,于11月26日任命唐(阶级上将)为南京卫戍军司令长官,负责南京保卫战。副司令长则为罗卓英及刘兴。[8]

       根据坚守南京的决策,中国统帅部在12月初日军接近南京城之前共调集了约13个师又15个团共10万余人(一说约15万人)的部队保卫南京。这些部队中有很多单位刚刚经历了在上海的苦战和之后的大溃退,人员严重缺编且士气相当低落,而新补充的数万士兵大多没有完成训练。唐生智多次公开表示誓与南京城共存亡,对蒋介石则承诺没有命令决不撤退。为了防止部队私自过江撤退,唐生智采取了背水死战的态度。他下令各部队把控制的船只交给司令部,又将下关至浦口的两艘渡轮撤往武汉,还命令第36师封锁从南京城退往下关码头的唯一通道挹江门,这一“破釜沉舟”的命令给后来的悲剧性撤退埋下了隐患。

       1937年11月20日,中国国民党政府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政府机关、学校纷纷迁往内地,很多市民也逃离了南京。在6月有101.5万城乡居民的南京市,到了12月初的常住人口据估计还有46.8万至56.8万人,这还不包括军人和从前方逃亡到南京的难民。 22日,本着人道主义精神留在南京的二十多位西方侨民成立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他们提出在南京城的西北部设立一个给平民躲避炮火的安全区。29日,南京市市长宣布承认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并为安全区提供粮食、资金和警察。唐生智还承诺将部队撤出安全区。1937年12月5日,国际委员会收到日本政府模棱两可的回复,随即开始了安全区的工作。

       隆美尔

       隆美尔是二战中德国最著名的将领,稍对世界军事史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他那个著名的绰号——“沙漠之狐”。由于他在北非沙漠战场的一系列惊人战绩和德国媒体和盟国媒体的疯狂宣传,他在世时就已成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军人和德国人崇拜的偶像。

       埃尔温·隆美尔(1891-1944)曾经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德国十一月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他任警卫连连长。从1919年起,他历任连长、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员、戈斯拉尔市猎骑兵营营长、波茨坦军事学校教员、维也纳新城军事学校校长、希特勒大本营卫队长等职。1940年2月任坦克第七师师长,参加了对法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对作战经过作了详细的日记,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为后人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了依据。

       隆美尔出生在德国南部海登姆市一个中学校长家庭。1910年中学毕业后从军,入但泽皇家军官候补学校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连长,先后获得3枚十字勋章。一战后,历任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员、戈斯拉尔市猎骑兵营营长、波茨坦军事学校教员、维也纳新城军事学校校长等职,因著有《步兵进攻》一书面引起希特勒的重视。1938年调任希特勒大本营卫队长,曾陪同希待勒巡视捷克斯洛伐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隆美尔作为德国最高统帅部的指挥官之一,受到希特勒的器重。1940年2月,希特勒任命他为第7装甲师师长,并赠给《我的奋斗》一书。5~6月间,在德军闪击西欧的侵略战争中,隆美尔指挥装甲第7师冲在最前面,先克比利时,接着是阿拉斯、索姆,最后直捣法国西海岸,被法国人称之为“魔鬼之师”。

       1941年2月,希特勒又任命隆美尔为“德国非洲军”军长,前往北非援救一败涂地的意大利军队。他到达北非的黎波里前线后,立即作了一次侦察飞行,得出了“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的结论。于是他便改变“固守防线”的命令,指挥他的装甲部队冒着沙漠风暴勇猛穿插,全速前进。英军猝不及防,节节败退。德军直逼亚历山大和苏伊士。隆美尔因此名声大振,赢得了“沙漠之狐”的美名,并被晋升为元帅。后来,德军主力被牵制在苏德战场,希特勒不肯抽兵援助北非前线,致使隆美尔不得不停止进攻而在阿莱曼进行防守。

       1942年11月,隆美尔以其仅有的5万军队和550辆坦克在阿莱曼地区抗击蒙哥马利的19.5万军队和1029辆坦克,终因寡不敌众而惨遭失败。1943年3月,隆美尔奉召回德国大本营。同年7月,调任驻北意大利的陆军“B”集团军群司令。1943年12月至1944年7月,他率陆军“B”集团军群在法国组织防御,指挥抵抗诺曼底登陆战役。随后,德国发生了行刺希特勒未遂事件,隆美尔受到株连。1944年10月14日,由于希特勒派人逼迫,他在一辆小轿车中服毒自尽,而对外宣布的消息,则是“隆美尔陆军元帅在途中中风去世”。

       亲临第一线指挥

       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终于发动了准备已久的侵略战争。在西线,德军采取闪击战术,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便越过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继而侵入法国。在向法国的进攻中,隆美尔担任第4军团第7装甲师师长,负责突破缪斯河向瑟堡入侵的任务。

       越过法国边界后,隆美尔的前卫部队一直尾随撤退的法军第1、第4两个骑兵师前进,5月12日下午到达缪斯河。这时,位于地南特和豪克斯的两处桥梁已被法军炸毁,隆美尔的装甲师渡河受阻。

       5月13日清晨,隆美尔不顾法军炮火的轰击,来到岸边,了解敌情,寻找渡河位置。他发现法军在河西占据着有利的隐蔽地形,用重炮封锁缪斯河,使德军很难找到他们的准确位置;这里的所有渡河工具几乎部被法军击毁,只要德军一出现,就有被歼灭的危险。经过现场侦察,隆美尔认为只有用强大的炮火压住西岸所有被怀疑是敌军隐伏的地区,方能使德军渡过缪斯河。

       于是,隆美尔调来炮兵,在渡河前又下令燃烧沿岸一带房屋充作烟幕。然后,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开始强渡。强渡时,隆美尔乘坐第一批船,直接进行指挥。当在西岸建立了一个立足点之后,隆美尔又立即返回东岸,来到第2步兵团的渡河点。第2步兵团有一个连的工乓正在架设一个八吨式的浮筏,他立即命令改换为十六吨式。隆美尔下达这一命令的目的,是要让一部分战车尽早渡河,不然,已经到达西岸的步兵将会遭到法军的战车与大炮的袭击。不出所料,载运战车的浮筏还没有抵达波岸,法军已经发动了反击。第二天上午,第一批十五辆战车在西岸登陆。隆美尔即指挥河西岸的德军向荫蔽在森林里的法军进攻,掩护后续部队渡河。

       德军突破缪斯河防线,给法军造成了严重威胁,法军遂放弃缪斯河防线向后撤退。

       先发制人

       隆美尔率领先头部队紧紧追击从缪斯河撤退的法军,他以战车团为先锋,用炮兵作掩护,快速前进,把友邻部队远远地甩在后面。

       从6月5日起,隆美尔的装甲师已经开始从索穆河北岸向南岸发起进攻。索穆河上的公路桥,在法军撤退时已经被炸毁,只有两座铁路桥和两座旱桥没有破坏。隆美尔在向索穆河南岸发动进攻前,首先以强大的炮火对这几座桥梁作封锁性的射击,当占领这四座桥后,即令战车、其他车辆和步兵迅速通过,6月6日晨,隆美尔的装甲师已在索穆河南岸像演习一佯,以疏开的战斗序列,越野前进。装甲车打头阵,一面走,一面战斗,前进的速度恰好使步兵可以跟得上。这一天,德军前进了十二英里,第二天前进了三十英里。隆美尔装甲师于6月20日攻到瑟堡,把法军打败。

       在六个星期的战斗中,隆美尔的装甲师仅死伤二千余人,而俘获敌军则共计有九万七千余人,由于这次进攻的胜利,隆美尔荣获了一枚武士级十字勋章。

       隆美尔在对法作战中总结出一条经验:在两军对战中,谁先用火力压制住对方,谁就往往可以获得胜利;在静止时等候战况发展的人,常常总是会被对方击败。因此,即使不曾发现对方准确目标,也要先发制人。

       速度第一

       1940年6月,正当法西斯德军进攻法国的时候,意大利则一面向英法宣战,一面乘机出兵北非,进攻英属埃及和索马里,企图夺取苏伊士运河,控制地中海直通印度洋的通道。12月,英军开始反攻。意大利军队被迫向利比亚境内撤退。1941年初,英军在利比亚的托卜鲁克登陆,对从埃及撤退的意军进行夹攻,经过两个月激战,意军十个师被歼。1941年2月6日,德军决定派一个轻快师、一个装甲师去援救意军。隆美尔被任命为援救意军的德国非洲军的军长。

       从2月11日起,隆美尔开始到非洲战场了解情况,发现英军已经占领了本海齐,并准备向提波里坦尼亚境内进攻。于是,隆美尔首先命令意军必须坚守塞尔提海湾地区的提波里坦尼亚防线。因为这条防线既可以防止英军继续深入,又可以使德国空军在非洲有一个可供作战的必要空间,以便向英军发动闪电式的进攻。但是,面临的问题却是兵力不足。如果等待德军的两个师全部到达,再阻止英军的进攻就太迟了,而现在只有一个团,提波里城的意军在遭到失败之后士气又大为低落,多数军官已经捆好了行李,希望能够早日撤回意大利;为了阻止英军的继续进攻,隆美尔决定利用现有兵力,包括即将到达的第一批德国援军在内,并已要求空军对本海齐港口发动一次空中攻击,炸毁英军通向本海齐的运输路线,破坏英军的增援。隆美尔的计划遭到意方的反对,意大利的一些军政官员在本海齐地区置有产业,不愿意向那里轰炸。意军则不相信能守住塞尔提地区和阻止英军进攻。意军在隆美尔的坚决主张下,轰炸了英军通向本海齐的运输线,并于2月14日派出一个师向塞尔提增援。同一天,德军的先头部队--第三侦察营和一个战防炮营也到达了提波里港,二十六小时后就开到了最前线。16日,隆美尔正式接管了前线的总指挥权。

       2月底,隆美尔获得敌方一个新情况,英军王牌第7装甲师撤回埃及,进行休整和补充;它的战区由刚从英国调来、都是新兵的第2装甲师的一半兵力来接管。澳军第6师也调换了第9师,而该师有一部分因补给上的困难还未开到前线。英军敢于这样作,是因为他们认为德国前来支援的兵力很少,不敢贸然行动。与英军的想法恰恰相反,隆美尔没有等待德军全部到齐,便利用英军调防、轻敌的有利时机和条件,采取了大胆的进攻行动。此时,德军第5战车团和意军一个师已经开到前线。3月15日,隆美尔把德国和意大利的军队组成混合纵队,从塞尔提向穆尔祖赫发起进攻,迅速向南挺进了四百五十英里。这次行动,给了英军以意想不到的打击,同时还获得了在非洲条件下作战怎样进行装备和如何长途行军的经验,为以后的进攻打下了基础。

       3月24日清晨,隆美尔指挥德军又攻占了艾阿格海拉地区的要塞、水源地和飞机场,英军撤到阿吉打比亚地区。英军撤到阿吉打比亚地区后,即占领了可以控制这一带高地的梅尔沙隘道以及比尔盐水沼地以南的高地,并在那里构筑工事,准备固守。这时,隆美尔面临的问题是,等待兵力在5月底到齐之后再进攻,还是马上就行动。如果等待后续部队到齐再行动,那么,就急需解决水源问题,因占领地区的水源已经枯竭。同时,还会使英军利用这段时间构筑起坚固的工事,其结果将使德军付出更大的代价。不然,就只能使用现有兵力向梅尔沙隘道进攻,以求在一鼓之下击败敌人。隆美尔决定不给英军喘息机会,以最快的速度去打击敌军,变被动为主动。

       3月31日晨,在英军立足未稳的时候,德军开始向梅尔沙隘道进攻。双方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德军于傍晚占领了该隘道,第二天,德军又向阿吉打比亚发起攻击,也是用了一天的时间便占领了阿吉打比亚周围的地方。在这次战斗中,隆美尔为了不让敌军知道自己的实力,他用汽车改装成许多假战车,迷惑敌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于隆美尔灵活使用机械化部队,不给敌军喘息机会,所以,不到一个星期,英军就从昔兰尼加的西界阵地后退了二百多英里;不到两个星期,英军从昔兰尼加的东界后退四百英里,只剩下了一支被围困在托卜鲁克的部队。隆美尔把取得北非战场胜利的主要原因,总结为:“速度第一。”英军因为隆美尔指挥作战灵活,能够根据沙漠地形、气候等特点用兵,常常以少胜多、从被动变为主动,而称他为“沙漠之狐”。

       英军撤到托卜鲁克后,丘吉尔与参谋长委员会密商时,指出:“放弃托卜鲁克要塞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于是,向此地派了大量的增援部队,以加强防守,双方形成了拉锯战。1942年6月,德军才攻克托卜鲁克要塞。希特勒为了奖赏隆美尔这一次胜利,把他提升为元帅。当时的隆美尔只有49岁。

       不久,德军在非洲战场遭到失败,1943年3月,隆美尔被调回大本营。他曾对他的儿子曼弗里德说,他已经失宠了,并认为在目前不能再希望得到任何重要位置。于是,他开始写回忆录。7月,他被任命为驻北意大利“B”集团军群司令,12月担任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驻丹麦军事监察员。1943年12月-1944年7月任驻法国“B”集团军群司令。19 44年7月20日,反对希特勒的集团暴露后,希特勒逮捕了一些军官。在被逮捕的军官中,有隆美尔的老战友和下级,隆美尔曾经亲自向希特勒要人。因此,他也成了希特勒的暗杀对象。1944年10月14日,这个为法西斯德国到处侵略的隆美尔,终于被希特勒派人逼他服毒自杀。

       “沙漠之狐”隆美尔之死

       没有审判的死刑

       埃尔温·隆美尔生前已经是传奇人物,有关他的书籍比任何一位德国国防军将军都多,德国非洲军团的士兵把他们的首长称作“沙漠之狐”。他的座右铭是:“隆美尔不论到哪儿都要走在最前面。”希特勒的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把他塑成“人民元帅”;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十分崇敬地评价隆美尔说:“你是个冷静狡猾的敌人,一位伟大的将军。”

       隆美尔在历史上的形象一直熠熠发光。第三帝国初期,他还充满激情地赞扬希特勒的“旷世奇功”,然而从1943年起,他就成了德国国防军中敢于就不断恶化的形势向元首直言的少数高级军官之一。1944年6月6日,盟军攻入法国后,隆美尔成了希特勒最危险的反对者。

       1944年9月末,希特勒最信任的心腹马丁·鲍曼在从元首大本营发出的一份印有“帝国秘密事务”字样的呈文中报告,隆美尔曾说“暗杀成功后他将领导新政府”。这份文件意味着对希特勒最喜欢的隆美尔将军作了死刑判决。因为鲍曼诬陷了隆美尔,那些试图在1944年7月20日用炸弹炸死那位独裁者的人和隆美尔一点关系也没有,而几年前,隆美尔对鲍曼的羞辱使他记恨在心。

       在博尔曼的报告发出几天后,两位将军来到隆美尔在黑尔林根的住所,并强迫这位被英国虞机炸成重伤的元帅吞服了毒药丸。

       连希特勒也不敢像对待“7·20密谋者”那样,到人民法院控告、绞死这位最高勇敢荣誉勋章的获得者。

       考虑到他的妻子露西和时年16岁的儿子曼弗雷德,隆美尔服从了——这也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服从。

       希特勒虚伪地向隆美尔的遗孀表示哀蛋,并为隆美尔安排了国葬。陆军元帅格尔德·冯·伦德泰特在悼词中高度评价道:“他的心属于元首。”

       一生都在矛盾中纠缠

       在这位元帅悲惨地死去大约半个世纪后,慕尼黑著名的纪录片制片人莫里斯·菲利普·雷米在为其著作《隆美尔的神话》查找档案时,发现了长期保存在民主德国档案馆中的材料。这些材料证明,当时隆美尔确实很接近反抗,比现在众所周知的还要接近。盟军在1944年6月6日攻入法国后,隆美尔决定开放西线并想违背希特勒的意愿结束战争。

       雷米说:“说出‘我要开放西线’这样的话,需要很大的勇气。可能只有隆美尔才有这样的威望。如果他成功的话,盟军将在3~5内占领鲁尔区,战争很可能在1944年8月底结束。”

       如果隆美尔的重伤没有妨碍他结束西线战事的话,可能还会有数百万人在战争结束后幸存下来。到德国国防军1945年5月 8日投降为止战争的最后10个月里,有270万德国士兵阵亡,这相当于从1939年战争开始到1944年夏天的这段时间里牺牲的德国士兵的总和。

       在私人生活和职业生涯方面,隆美尔一生充满了矛盾,内心了充满了彷徨。

       埃尔温·隆美尔本想成为一名工程师,但是当教师的父亲却让他去参军。他服从了。“本来我父亲是个幻想者,是个软弱的人,只有在军队里他才被锻炼得坚强了。”隆美尔爱上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露西,但有材料证明他还和另外一个女人生有一女,名叫格特鲁德。虽然隆美尔照顾她,却没有公开同的关系。他独生子曼弗雷德也是在战争结束、隆美尔死去好几个月后才得知他的表姐原来就是他同父异母的姐姐。传记作家雷米说,隆美尔在写给他女儿的信上总是以“你的叔叔埃尔温”落款。

       隆美尔在其军官生涯吉也表现出这种矛盾性: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这个年轻的上尉就表现出非凡的勇气,但是他也通过违反命令和不遵守纪律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德国军队曾以“蓝色马克斯”勋章嘉奖占领阿尔卑斯山脉中马塔尤尔山峰的功臣,但攻克这座山峰的隆美尔却一无所得,于是他便抱怨这个勋章的公正性。

       直到最后隆美尔还希望说服希特勒下台。这位元帅一直把一份列举了元首错误决定的备忘录带在身边,直至他被迫服毒自杀的那天。

       末路英雄之死

       “沙漠之狐”是纳粹分子还是抵抗运动的斗士?传记作家雷米说:“埃尔温·隆美尔两者兼具。”,但这样说并不准确,因为他至死终于第三帝国,他被人诬陷了.

       1944年10月14日12点,盖世太保的刽子手把隆美尔在黑尔林根的住所包围起来。一辆大卡车挡在路口。为了防止隆美尔外逃,慕尼黑和斯图加特之间的公路也被封锁了。

       53岁的“沙漠之狐”隆美尔还有他生命的最后15分钟。

       布格多夫将军和梅塞尔将军把黑色奔驰车开到门前。隆美尔穿上皮大衣,拿起他的无帅权仗,戴上帽子,并习惯性地拿起了房门的备用钥匙。他犹豫了。然后他把钥匙放在儿子曼弗雷德的手里:“也许今天晚上我就死了,这一劫在所难逃……”

       隆美尔坐在车后座的右边,车门被关上,奔驰车开动了。驶出500米后,他们停在一个有砾石坑的小树林里。布格多夫将军要求梅塞尔将军和司机多泽离开,5分钟再回来。

       后来司机回忆说:“我看到隆美尔坐在汽车后座上,显然生命垂危。他毫无知觉地瘫倒,抽噎着……他嘴里还残留着氰化钾。”

       传奇人物隆美尔就这么死了。为什么?因为隆美尔拒绝执行希特勒的命令!他希望和平!但是他也说:“我爱元首……”

       在希特勒和隆美尔之间存在着一种“磁性”——元首和他的英雄,独裁者和他的元帅。

       非洲丢失了。隆美尔之从非洲回来之后,希特勒交给他两把元帅权仗。希特勒私下向隆美描述过一种新的“神奇武器”。这经受把一个成年人从3公里之外的马上震下来!(希特勒还在梦想着计划中的原子弹)

       1943年3月,隆美尔对希特勒说:“我场战争我们打不赢!”希特勒生气地回答:“有我在,任何人也虽想媾和!”

       他没有直接参与7月20日剌杀希特勒的行动,他觉得“死希特勒可能比活希特勒更有危险”。剌杀希特勒的前3天,隆美尔还乘坐敞篷车视察诺曼底前线。两架英国喷火式战斗机对他发动突袭。隆美尔跳起来,紧紧抓住了挡风玻璃——就像在非洲一样。炸弹炸坏了隆美尔的汽车,他从车上滚下来,鲜血直流。副官把这个失去知觉的人拖到担架上:他头颅破裂,面颊骨粉碎,据说他的左眼永远不能再睁开。

       7月21日,他在病床上得知刺钉希特勒的行动失败,元首还活着。听到这个消息后他面如土色。

       隆美尔的传 记作家 雷米对《图书报》说:“他一生的悲剧是:1、当英军袭击阿拉曼时,他不在非洲;2、当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他在家庆祝妻子的生日;3、当7月20日刺杀希特勒时,他躺在战地医院里。”

       纳粹恶棍希特勒在格拉夫·施陶芬贝格7月20日的炸弹行刺中劫后余生。

       约德尔将军曾经说过:“隆美尔元帅的叛变对元首的打击很深。但是他不想在德国人民面前把一个曾给他带来巨大声誉的隆美尔推向法庭。”

       1944年10月14日12点,隆美尔被迫服下了氰化钾。

       隆美尔的儿子曼弗雷德今年73岁了,他担任斯图加特市市长22年之久。《报》问他:“隆美尔元帅事先知道1944年7月20日对希特勒的刺杀吗?”曼弗雷德回答道:“他不知道。把一切寄托在刺杀希特勒的成功上,这对父亲来说太危险了。他认为死希特勒可能比活希特勒还危险。”《报》又问:“你父亲留下了什么东西?”曼弗雷德回答道:“英雄的光环、沙漠战争、骑士精神、对手的认可,在正义一方留下了悲剧性的结局。”1941年2月6日,一位身材不高但很结实的德国陆军中将奉命来到希特勒的办公室。他就是在进攻西欧的战争中名声鹊起的埃尔温·隆美尔。希特勒把一本印有英军奥康诺中将照片的英国杂志递给他。原来早在1940年6月10日,即法国投降前10天,意大利就对英法宣,并出兵北非,进攻英属埃及和索马里。可是参战不到半年,意军却连遭惨败,损失了10个师。为此,希特勒任命隆美尔为德国的非洲军军长,前往北非挽救败局。隆美尔告退时,希特勒用满怀希望的目光看着他,向他点头致意,并紧紧握着他的手。

       隆美尔,1891年出生于德国符腾堡邦首府海登海姆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和祖父都是教师,母亲出身官宦门第。童年时代的隆美尔是一位自觉、友善、守纪律的学生,青年时期,他体质纤弱,性格内向,有些书生气,爱好数学和机械,对军事并无特殊兴趣。他的理想曾经是做一位工程师或飞艇技师。还是父亲最了解自己的儿子。隆美尔的父亲鼓励不大愿意从军的隆美尔入伍,并亲自向军方作了推荐。隆美尔18岁加入了陆军,先是做军官候补生,不久就进皇家军官候补生学校受了9个月的军事训练。

       隆美尔一生奉行禁欲主义原则,不喝酒、不吸烟。上军校时,他结识了一位名叫露西的少女。1916年两人结婚。婚后12年有了独生子曼弗里德。隆美尔同许多军事家一样,对军事的酷爱和对战争的钟情,远远超过对小家庭生活的迷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隆美尔是一名步兵排长,随部队转战于西线、罗马巴亚和阿尔卑斯山地。他意志坚强,勇猛过人,刻苦耐劳,善用计谋。第一次参加战斗时,他率领3名士兵击败了20名左右法军的进攻。1917年他任上尉连长,在喀尔巴阡山地的一次战斗中,隆美尔率领部队沿着一条罕为人知的山路,连续运动50小时,俘获敌人5000多人,火炮30门。这次大战虽然没有给他更多的参加战斗的机会,但隆美尔两次负伤,四次获得军功勋章,他对战争的高度热情和出色的战斗素质已经显露出来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隆美尔过着一种平淡的生活,官运并不亨通,当了12年上尉。从1919年起,他历任步兵连长、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员、戈斯拉尔市猎骑兵营营长、波茨坦军事学校教员、维也纳新城军事学校校长等职。直到希特勒掌权以后,他才获得了飞黄腾达的机会。他当战术教官时写的《攻击中的步兵》被希特勒看中,1939年,希特勒决定由该书的作者担任其大本营卫队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隆美尔在最高统帅部任职。占领波兰之后,希特勒论功行赏,满足了隆美尔想指挥一个装甲师的意愿。1940年2月15日,他升任第7装甲师师长。从此,隆美尔进入了他军事上的黄金时代。

       1940年5月,德军在西线发起进攻。只用十几天就占领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继而侵入法国。隆美尔指挥的第7装甲师独当一面,负责突破马斯河向瑟堡发展攻势的任务。当时,马斯河上的桥梁已被法军炸毁,隆美尔不顾法军炮火的轰击,来到河边指挥强渡。渡河时,他乘第一批船进行直接指挥。当抢占了滩头阵地后,隆美尔又立即返回对岸指挥架桥。第二天上午,第一批15辆战车在西岸登陆,隆美尔立即指挥河西岸的德军向法军进攻,掩护后续部队渡河。

       德军突破马斯河防线,隆美尔率领先头部队向法军迅猛追击。他不顾法军重新组织反攻的危险和个人的安危,总是冲在最前面,而其指挥的大部队常常落在后面,以至不得不返回头来寻找这些部队。1940年6月20日,隆美尔装甲师占领瑟堡,结束了进攻法国的战斗。在这不到六个星期的战斗中,他的装甲师前进了350多公里,其中最后四天达220公里,以伤亡2000余人的代价,俘获敌军9.7万余人,战车485辆,卡车4000辆,火炮数百门,成为参战的德国装甲师中战绩最辉煌的一个师。隆美尔的突出表现,赢得了希特勒的赞赏。他荣获一枚武士级十字勋章。法西斯德国的宣传机器也大肆宣扬隆美尔,隆美尔逐渐变成了德军中“战神”一般的英雄。虽然他专横而又抗上,但却是极优秀极有独到见解的指挥官。

       1941年2月11日,隆美尔奉希特勒之命到北非后,立即对前线地区作了空中侦察,他认为“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2月16日,他正式接管了前线的指挥权。2月末,德军攻占了恩努菲利亚。3月,又利用英军调防,轻敌的有利时机,采取大胆行动,把数量不多的德军和意军组成混合纵队,从塞尔提向穆尔祖赫发起进攻,向前挺进了450英里,给英军以意外的打击。九天之后,他又指挥部队攻占了艾阿格海拉地区的要塞、水源和机场,占领了马萨布莱加,把英军逼到阿吉达比亚地区。隆美尔不给英军以喘息机会,乘英军立足未稳,又于4月2日攻占了阿吉达比亚。他不顾意大利最高统帅部的阻止,继续前进,经过艰苦战斗攻陷了梅希里,使整个巴尔赛高原落入轴心国军队之手。英军只剩下了一支被围困在托布鲁克的部队。隆美尔的进攻使英军损失惨重,曾指挥英军大败意军的奥康诺将军也成了德军的俘虏。

       不久,英国向北非大举增兵。1941年11月,拥有10万兵员和750多辆坦克的英国第八集团军,在名将奥金莱克的指挥下,发动了代号为“十字军”的攻势,隆美尔以3个德国师、两个意大利军和320辆坦克对阵。由于实力处于明显劣势,德军退出昔兰尼加。1942年1月,隆美尔得到150辆坦克的补充。20日,隆美尔获栎树叶双剑勋章,升任非洲军团司令。不久,他守回了昔兰尼加,由此被提升为上将。5月下旬,隆美尔又一次向英军发起攻击,经过一场血战,击溃了英团第8集团军,并向埃及方向挺进。6月19日,他调转头来以3个装甲师和一个摩托化师向托布鲁克要塞进攻,14小时后将其攻克,俘获英军3万多人。两天以后,隆美尔被授予元帅军衔。

       好了,今天关于“迅猛追击”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迅猛追击”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